隨著不斷發展,公司將努力成為立足軌道交通裝備關鍵系統技術,在為未來城市交通系統解決方案中,專項業務具有競爭優勢、配套業務具有一定規模的機電一體化高端制造企業。
繁體的“車”字,來自中國古代車輿的象形,將“中”字融入“車”的中心,壁合天成,獨具匠心,向世界展示了作為中國企業自信的一面—中國之心,中國創造。
“車”字筆畫豎直交錯,代表我們阡陌交通,縱橫天下,行道載道的胸襟與志向。
中部的“田”字結構,采用圓角形式,如同列車的車窗造型,又與英文標準字形形態呼應,代表我們的事業是溝通世界各地的窗口,同時半框式的扣合形式,如同視覺之聚焦,以精準的定位聚焦發展方向。
繁體的“車”字,來自中國古代車輿的象形,將“中”字融入“車”的中心,壁合天成,獨具匠心,向世界展示了作為中國企業自信的一面—中國之心,中國創造。
“車”字筆畫豎直交錯,代表我們阡陌交通,縱橫天下,行道載道的胸襟與志向。
大道無疆 與君共襄
——《中車賦》及簡釋
一、中車賦
泱泱[1]華夏,軒轅[2]始張;欣欣[3]中車,源遠流長。洋務肇始,唐胥濫觴[4];辛巳創業,車輿興邦。篳路藍縷[5],謀實業以振興;櫛風沐雨[6],圖交通而自強。睡獅甦醒[7],赤子壯懷激烈;雄雞唱白,萬眾高歌引吭。百年奮發,飛龍[8]騰躍書青史;三世求索,金鳳和鳴奏華章。
車輪滾滾,道途彌堅;汽笛聲聲,踔厲[9]向前。革故鼎新,立行業之標桿;踵事增華[10],樹功成之典范。匠石運斤[11],千錘百煉;輪扁斫輪[12],乃立前沿。韶山東風,堪稱工業引擎;復興和諧,皆為金色名片。山海雄關,暢行鋼鐵巨龍;雪域莽原,技驚昆侖九天。大漠孤煙,揚子天塹,通達彈指揮間;秦川無坎,蜀道何難,縱橫萬里江山。
天下才俊,四方輻輳[13];當代奚仲[14],各顯千秋。大國工匠,長風破浪敢為首;創新先鋒,直掛云帆立潮頭。高鐵無極,產業報國成就;中車有道,矢志圓夢可求。連接世界,溫暖廣布四海;造福人類,大愛遠播五洲。正心正道,承東方之律韻;善為善成,揚時代之精神?;突?/span>[15]誓言,孰比壯志凌云?拳拳[16]丹心,且看錦繡乾坤。
鳳凰鳴矣,其聲鏗鏘;鯤鵬展翅,羽翼翕張。五千年文明賡續,浸明浸昌[17];八萬里風光同域,融濟萬邦[18]。思源致遠,初心不忘;盛世偉業,與君共襄。[19]
中國中車,大道無疆!
二、《中車賦》譯文
歷史悠久的華夏民族,從黃帝軒轅氏就已經開始造車;欣欣向榮的中國中車也是源遠流長。中車創業于清末的洋務運動,伴隨唐胥鐵路而生,自1881年創業以來,以機車車輛振興國家。中車創業艱難,奔波勞碌,謀求實業救亡、交通強國。沉睡的東方雄獅蘇醒了,中車胸懷赤子之心,豪情滿懷。新中國成立,中車人引吭高歌,熱情高漲。一百多年奮發圖強,各型號機車車輛暢行海內外,書寫了一段輝煌的歷史;跨越三個世紀的探索,譜寫出華美篇章。
車輪滾滾,汽笛聲聲,中車的發展步伐雄健有力、堅定不移,無所阻擋地向前進。推陳出新,樹立制造業發展的標桿;繼承發揚前人的事業,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,打造自主創新的成功典范。中車千錘百煉,技術精湛,立足于全球最前沿。以東風、韶山等型號為代表的機車車輛產品,稱得上工業發展的引擎;復興和諧高速動車組系列產品,都已經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發展成就的金色名片?;疖嚾玟撹F巨龍般暢行于山海之間、跨過雄偉的關隘;火車飛速行駛在雪域莽原,技術精湛讓昆侖九天上的神仙也驚嘆不已。天下的人才像車輪上的輻條聚集在輪轂上那樣匯集到中車;大家都是當代的奚仲,各自展現自己的才能和本領。大國工匠敢為人先,帶頭乘風破萬里浪;創新先鋒揚起云帆,勇做時代的弄潮兒。高鐵的發展沒有極限,中車秉承產業報國的高鐵工人精神,終于成就了高鐵事業;中車文化的核心是中車之道,致力于為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貢獻。中車踐行“連接界,造福人類”的企業使命,用事業給世界送去溫暖,為人類創造美好的生活,溫暖傳播到全球各地。正心正道,承接東方古國的風度韻致;善為善成,弘揚偉大的時代精神。我們立下了遠大的誓言,誰能和我們比決心和志向?我們有一顆誠懇的紅心,看一下錦繡一樣美麗的世界就能一目了然。
鳳凰鳴叫示吉祥,鏗鏘有力;大鵬展翅動九天,羽翼合張。輝煌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綿延不斷,正邁向偉大復興;世界各地緊密相連,共同繁榮昌盛。思考事物的本源,不忘記初心,道路才能走得長遠。欣逢盛世,讓我們一起共同成就一番偉大事業。
大道無垠,行者無疆,中車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前景。
三、《中車賦》的語言、結構及旨意
《中車賦》共分為四段,二十一句,三百九十七字,采用對偶、比喻、比興、用典等多種修辭手法,既具有豪放派風格,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。
《中車賦》按照哲學三問敘事:第一段回答中車從哪里來。第二、三段描述中車科技、產品、文化、人才等,回答了中車是誰。第四段展望中車未來,回答了中車到哪里去。
《中車賦》通篇將企業與國家、世界緊密結合,體現中車人的精神氣概、勇于擔當和偉大作為,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號召力。
四、《中車賦》詞匯注解
[2] 軒轅:代指黃帝,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。居軒轅之丘,號軒轅氏。另外,古代裝有帷幕的車叫“軒”,車前面用來駕牲口的那根直木叫“轅”,古代用“軒轅”合起來代指車。
[3] 欣欣:茂盛的樣子,也有喜樂之意。東晉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:“木欣欣以向榮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
[5] 篳路藍縷:指駕著簡陋的柴車,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道路。形容創業的艱苦。
[6] 櫛風沐雨:疾風梳頭,大雨洗發。形容經常在外面奔波勞碌。
[8] 飛龍、金鳳:復興號列車CR400AF和CR400BF被車迷親切稱作“飛龍”、“金鳳”,這里代指中車生產的各類型車輛產品。
[10] 踵事增華:踵[zhǒnɡ],追隨、繼承。繼承前人的事業并使之更加完善美好。
[11] 匠石運斤:原指木匠石掄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,而沒有碰傷郢人的鼻子。后用以形容技藝精湛超群。語出《莊子·徐無鬼》。
[12] 輪扁斫輪:春秋時齊國有名的造車工人;斫輪:用刀斧砍木制造車輪,指精湛的技藝。
[13] 四方輻輳:四方的人才像車輪上的輻條聚集在轂上那樣匯集到一處。